乳品网 - 乳制品行业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企业
多地启动“单独两孩”新政 千亿元盛宴如何布局
  来源: | 浏览 :次 | 时间:2014-02-25 09:11

  多地启动“单独两孩新政 千亿元盛宴如何布局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以来,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天津市、北京市等地先后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其中,天津市和北京市规定生育间隔不少于4年,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则没有强调生育间隔的问题。结合各地最新进展,今年上半年或迎来多地“单独两孩”新政启动的“小高峰”。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国家“单独两孩”政策启动将带动相关消费需求,对相关行业是一个发展机遇。“单独两孩”放开后有望在5年时间内新增750万新生儿,这些新生儿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将带来上千亿元的市场消费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据专家推测,这一轮婴儿潮的时间长度有望维持到2022年前后。

  广西确定于2014年3月1日起启动实施“单独两孩”。贵州、湖北亦有望最早于今年3月份启动新政。贵州人大常委会拟于今年3月份或5月份对《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修订,表决通过后公布施行。湖北省“单独两孩”方案已获得国家备案通过,将于本月底开展试点办证,新政有望于3月份在湖北全省实施。人口大省的山东有望在5月份启动实施新政。据报道,《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预计今年5月份进入审议程序,届时“单独两孩”政策有望通过。本月20日,《海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被提请至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人士表示,新政有望3个月后在海南落地。此外,湖南、青海、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则将“上半年”作为新政启动的目标节点。

  那么,面对千亿元的盛宴,投资者该如何布局呢?市场人士表示,可以从以下9条主线布局:1。“婴儿潮”有望支撑儿童医疗器械行业高速成长,关注博晖创新(300318)戴维医疗(300314)等。2。孕妇检查和辅助生殖方面,建议关注丽珠集团(000513)科华生物(002022)达安基因(002030)等。3。儿童用药方面,关注山大华特(000915)仁和药业(000650)亚宝药业(600351)江中药业(600750)等。4。“婴儿潮”将促进乳制品行业需求大增,关注贝因美(002570)伊利股份(600887)等龙头乳制品企业。5。“单独两孩”政策变动将提高婴儿出生率,对纸尿布行业形成直接利好,关注卫星石化(002648)江南高纤(600527)等公司。6。国内玩具市场容量有望扩大,关注群兴玩具(002575)高乐股份(002348)等公司。7。幼儿教辅类公司,关注皖新传媒(601801)、皖新传媒等。8。儿童安全座椅类公司,关注万丰奥威(002085)曙光股份(600303)等。9。对房地产企业间接构成利好,“单独两孩”可增加学区房需求;生育二胎的家庭可能将考虑置换成大房,改善性需求增加明显;为子女提前置业的意愿也会增加。

  (证券日报)

  五地相继出台单独两孩新政 8细则回应民生关切

  去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

  今年1月17日、18日、23日和2月14日、21日,浙江、江西、安徽、天津、北京相继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记者概览五地新政,归纳出8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哪些情况属于“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是指夫妻生育或合法收养的唯一子女,即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或曾有兄弟姐妹但兄弟姐妹均于生育子女前死亡。

  收养人无亲生子女且只合法收养1个子女的;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成人且没兄弟姐妹的,也是独生子女。江西省卫计委还指出一种情况:依法从福利院收养1个弃婴或残疾儿童且只生育1个子女的,亲生子女和收养的弃婴或残疾儿童均视为独生子女。

  ■此前的独生子女奖励要退吗?

  “单独”夫妻申请再生育的,应当注销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此前已享受的无需退还。■一方本地户籍能否享受政策?

  如果夫妻双方的户口不在同一个省(区、市),只要任何一方户籍所在地允许“单独”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双胞胎的父母能否再生一个?

  第一胎是双胞胎的夫妻不符合申请条件。

  符合申请条件的“单独”夫妻,如果第二胎生下的是双胞胎,不用再征收社会抚养费。■符合条件的怎么申请生两孩?

  可向一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审查后,决定是否批准。

  需填写并提交夫妻再生育申请表、审批表、夫妻双方居民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照片及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调查后出具的独生子女证明等材料。

  ■新政实施前抢生两孩怎么办?

  浙江、安徽的政策相对宽松。浙江规定,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已送达的,继续有效;征收决定书没送达的,符合条件的需在6月30日之前补办手续,相关部门将“特事特办”。安徽规定,凡在11月15日《决定》公布后生二孩的“单独”夫妻,都可补办生育证,相关部门将“特事特办”。《决定》公布前,“单独”夫妻生二孩,已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的,不再退还;未征收或未收完结的,终止征收。

  江西和天津相对严厉。江西方面表示,已处理并执行到位的,继续有效;已作出处理决定但没执行到位的,按原处理决定执行;还没作出处理决定的,依照《条例》或生育行为发生当时的政策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并执行。天津也表示,需依照生育行为发生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处理。

  北京则对怀孕和生育分别作出规定:政策实施前,已怀孕但没生育的夫妻,如符合政策,在批评教育后,可依法申请补办《生育服务证》;已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属违法生育,按当时的《条例》及生育政策处理。

  ■“单独”夫妻再婚后能否再生?

  浙江省卫计委负责人解释说,再婚丈夫或妻子的孩子,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可申请生第二个孩子。■两个孩子出生间隔有何规定?

  天津人口计生委规定,经批准生育两孩的,应与生育第一个子女间隔4年以上,但三种情况除外:女方年满28周岁,再婚夫妻女方系初育者,依法收养子女后又怀孕的。

  北京也设置了生育间隔,规定不少于4年,或女方年龄不低于28周岁。(新民晚报)

  沪单独两孩3年或生育近2万个

#p#分页标题#e#

  上海“单独两孩”政策将迎来关键一步。今天,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听取《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和审议意见报告,如果表决通过,“单独两孩”政策就将在上海执行,可能影响66万个“单独”家庭的生育选择。

  不过,在草案审议前夕,作为主持上海相关人口研究的学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人口所副所长周海旺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对“单独两孩”政策的效果有所担忧,据预测,两三年内上海将因新政多出生近2万个孩子,而从2006年开始的此轮生育高峰即将过去,上海育龄妇女人数5年内会减少30%以上。

  本轮生育高峰将结束

  早报记者:此次上海“单独两孩”政策的即将修改,作为长期跟踪上海人口出生情况又主持上海相关科研课题研究的学者,您对此怎么看?

  周海旺:为什么上海要在中央统一部署下调整相关政策,就是现在上海的人口结构失衡特别严重,一些人都不大愿意生育了,有人即使生育了也不愿意多生。过去10年,上海育龄夫妇的生育平均水平是0.86,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0.86个孩子,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是1.4-1.5。

  我最近主持的研究重点还是上海。从全国来说,每个地方面临的计生问题差别很大,所以这次中央要求各个省区市要研究自己的生育政策。

  就上海而言,人口结构失衡是最大的忧虑。研究表明,即使“单独两孩”的政策在市人大审议通过实施后,大约在3年内,上海的新生儿数量可能会有明显的上升;但过了这段上升期后,预计很多符合生育条件的人可能还是不愿意生。

  从宏观政策上讲,按照中央部署,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未来要控制城市的人口规模,外来人口来沪数量的增加或将相对变慢。而目前在上海35岁以下的人口中,60%都是外来人口,,如果外来人口减少,上海户籍人口的老龄化将会更加严重。

  早报记者:您谈到即使“单独两孩”的政策实施后,并不会出现生育持续井喷的现象。那您对新政策实施后的效应具体是怎么预测的?

  周海旺:新政策产生的效应不一定非常乐观。虽然短期来说,生育率会有一个明显的反弹,单独的家庭生两孩的数量会有明显增加,导致全市家庭生两孩的数字会有增加;但这也只是一个几年内的短期效应,据我们预测,两三年内上海会比原来多出生一两万个孩子,这不包括“双独”家庭生育两孩的比例。也就是说,上海在今后两到三年里会多出生、净增加近2万个新生儿。

  有一个情况要注意,就是一方面是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上海单独家庭会多生育,另一方面是上海当前这一波生育高峰即将就要过去,也就是从2006至2016年这波生育高峰。

  预计2016年之后,上海的育龄妇女人数会大幅下降,出生人口也会随之大幅减少。“单独家庭夫妇可以生二孩”的政策可以减缓这一下降,但总体来说,未来还是会减少的,生育率不会再超过2012年这个高峰了。2012年是龙宝宝扎堆出生的一年,据我们预计,未来上海育龄妇女人数下降的幅度会非常大,5年内可能会减少30%以上。

  早报记者:“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生育数字短期会出现井喷现象吗?第一波政策效应会在什么时候显现?

  周海旺:我们预计短期内不会井喷,因为要考虑到有的上海单独家庭夫妇年龄不是很大,比如30岁左右,他们符合“单独两孩”政策,但是,他们可能会考虑到这两三年里出生的人很多,那么孩子以后上学、就业等都会竞争激烈,所以他们可能会倾向于索性再等两年再生第二个孩子。

  总之,我们预计“单独两孩”的政策效应显现就在这两三年内,如果今年放开了,到年底第一批就有可能生出来了,怀胎十个月嘛,有一批马宝宝就可能将诞生在符合政策的上海单独家庭。

  当然,也会有“单独”夫妇今年还没做好准备,或者有的单独夫妇虽然想生第二个孩子,但是夫妻双方的年龄大了,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他们就需要做更多的准备,比如调理身体,可能时间就要长一点。

  影响:双独或更不愿生

  早报记者:如果“单独两孩”的政策通过并实施后,对上海的“单独”和“双独”夫妇分别有什么影响?

  周海旺:我们学界有一种理论认为,双独生子女的家庭更倾向于只生一个,甚至一个也不愿意生;而自己出生于多子女家庭的,生育意愿更强一些。因此,过去都是双独可以生两孩,未来将放开允许单独家庭可以生两孩,那么,以后的情况可能就会不一样。

  事实上,有很多上海单独家庭已经早就有了生两孩的意愿,他们过去可能准备了好多年了,但是就是政策不允许。特别有单独夫妻过去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他们不敢超生,如果超生可能工作就丢了。以后“单独两孩”的政策放开了,这些人当中有两孩意愿的肯定会生育。这样,在短期的几年内,像这类“单独”家庭的生育率就会明显增加。

  早报记者:新的“单独两孩”政策会不会触动双独夫妇生孩子,甚至生两孩?

  周海旺:预计“单独两孩”不仅不会触动上海的双独夫妇,可能还会带来逆向的政策效应。比如,不少双独夫妇会感觉到现在生得多了,可能以后很多方面会不方便,本来养孩子负担就很大,但接下来单独也能生两孩了,小孩子更多了,以后孩子的竞争就更激烈了,那索性还是不要生了,免得更麻烦、更辛苦。

  早报记者:根据您的研究,上海的年轻人,包括双独夫妇的生育意愿不强,那他们怎么看待“老无所依”的现实问题?

  周海旺:我个人关于“老无所依”的看法是这样的,对于城市特别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的居民来说,年轻人参加工作以后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保,所以有的人并不是特别担心养老。

  根据调研,上海有不少年轻人是这样想的:现在养大一个孩子,大约要花费买一套房子的钱,那还不如用这些钱直接买套房子,等到自己老了以后可以“以房养老”,而不是“以儿养老”。

  预计以后“以房养老”的政策出台后,大城市的年轻人就会更加这么想,到老通过“以房养老”雇人来照顾就可以了。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在个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可以自理的,只是在人生最后一两年,有的老年人需要人照料,所以绝大部分时间是不需要其他人照顾的,这方面的担心也不大。

  此外,很多上海的年轻人会认为照顾子女的麻烦超过带来的福利。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在上海,生育孩子这件事从经济方面上来看,可以说几乎无利可图,更多的时候是单向支出。

#p#分页标题#e#

  这是一个事实,因为我们在研究上海老年人的家庭经济关系时,经过分析发现,上海的老年人和子女、孙子女之间在经济关系上,主要还是单向的,即不是子女给老年人钱,而主要是老年人给子女钱。算下来,老年人几乎很少从子女、孙辈那里得到经济回报。

  建议:二孩更要发补贴

  早报记者:此次“单独两孩”政策修改,您觉得要特别注意什么?

  周海旺:最关键的是要有配套政策,对一些原本生育第二个孩子的限制性政策要做出根本的修改。

  比如现在还在施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中,独生子女享受一些优惠或福利,非独生子女的,即使符合计划生育的政策,也没有这些优惠福利。上海就规定,独生子女的父母在退休时,每人可以拿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在独生子女满16岁之前,父母每月可各领30元的补贴。

  对于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而是有和没有的问题。两个孩子的家庭负担会更重,更应该给补贴甚至可以给更多点。

  另外,我想应该把目前发的独生子女证改成计划生育证,也就是说只要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夫妇都应该有这个证,都应该享受到相应的福利。还比如像产假,独生子女的母亲就会多一些,不是独生子女的母亲就少一点,而产假不应该这样做出区分,应该一致。

  早报记者:其他方面还有要注意的吗?

  周海旺:随着“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政府也要增加投入,加快上海社区照看点的设置和上海幼儿园的建设,并发展好的小学、初中等学校配套。

  现在不要说好学校,有的区连普通学校的名额都不够,民办学校有的也很紧张。尤其是外地来沪的新上海人,他们在孩子读书方面的压力不小。毕竟送一个孩子上学已经不容易了,如果有两个孩子上学,家长是很吃力的。(东方早报)


分享到:
网站介绍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QQ 64112778
乳品网 乳制品行业门户网
陕ICP备1501607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