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包头市首家奶业商业合作社成立,22名农民社员很快就能拿到包商银行发放的购买奶牛专项贷款,并可以把奶牛“寄养”到源升的牧场里,奶农们期盼尽快获得收益。不过,“这样的模式能否走远”也受到了奶农和政府的关注。
上周五,在源升牧业土右旗美岱召镇瓦窑村的养殖园区里,2300多头奶牛在泌乳区和运动场里或进食或“散步”。32头奶牛分拨进入挤奶区,奶罐满了,30吨鲜奶就会立即被送往伊利工厂。与曾经的散养奶牛相比,如此专业的奶牛养殖环境让村民们羡慕不已。
技术资金制约养牛业发展
7月4日,土右旗明沙淖乡苗六营村的吕拴柱起了个大早,把纸和笔装进包里,去和同村的十几个村民会合,准备一起到萨拉齐镇“开会”。吕拴柱说:“我今天去听听养牛的新政策,合适的话还是打算养牛,岁数大了,种地真够戗。”
在苗六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过牛。2002年,吕拴柱经营过奶站,那时全村散养着500多头奶牛,奶站的挤奶量也可以达到蒙牛和伊利的收购要求。
“那时奶牛都在家里养着,散养很费事,饲料得自己解决,防疫也让人操心。每天挤奶都是事儿,把10头牛赶到奶站需要全家一起出动。”吕拴柱回忆道。
然而,当年养牛的村民们获利不少。“买牛的钱是政府、奶站和村民一起出的,养牛挤奶一年能挣1万元左右,如果下了小牛也能卖钱,两三年就能把买牛的钱还上。”吕拴柱说。
遗憾的是,奶业市场不断变化,散养的缺点越来越明显,特别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苗六营村的养牛户越来越少。“奶量上不来,蒙牛、伊利都不收了,渐渐也就没有养牛的人了。”吕拴柱说。
“当然还想养牛了,我们有经验,而且村里就种着苜蓿,就是牛的饲料,最大问题是钱,买一头牛估计得18000左右,如果能贷款,我们还是愿意养,不过银行需要担保,另外,散养肯定不行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牧场,统一管理。”吕拴柱告诉记者。
不仅是苗六营村的村民,记者在美岱召镇瓦窑村采访时,不少村民也想养奶牛,可是,技术、资金都成了发展奶牛事业的牵绊。
4日上午10点,吕拴柱准时赶到敕勒川大酒店,,包头市首家“家庭牧场商业合作社”启动仪式在此举行。
据了解,“家庭牧场商业合作社”由包商银行包头分行、源升农牧业公司和奶农共同组成。作为集种植、养殖、有机肥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源升农牧业公司提出了“公司提供场地和生产设施,奶户饲喂奶牛并获取固定收益”的饲养模式。
“也就是说,源升公司提供牧场、奶牛的饲料、奶牛配种的冻精、农户居住的房屋、养殖需要的水电能源还有技术人员等,奶户购买奶牛,买牛的钱20%由奶户自己出,80%向包商银行贷款,源升公司就是担保方,然后把奶牛‘寄养’到牧场,产的奶由源升收购,如果下了小牛,成本核算后奶户可以把小牛再买回去,每年每头牛保证收益在3500元。”源升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目前,源升公司已经确定在土右旗明沙淖乡苗六营村和美岱召镇瓦窑村进行奶业商业合作社试点,奶户可以每家30头牛左右的规模向包商银行贷款并进驻牧场,目前已有22名社员签订了相关协议。
在3月份包商银行与土右旗签署合作备忘录,为土右旗县域经济发展融资30亿元的背景下,也将授信5000万元用于奶户购买奶牛,并通过批量办理发放贷款的方式,在利率方面给予优惠,提供便利服务。
银行参与牧场搭台奶农唱戏
与一般的奶业合作社不同,奶业商业合作社模式第一次吸引了金融机构参与,牧场搭台,奶农唱戏,这样的模式能否走远呢?
源升农牧业柴总说,奶业商业合作社的模式借鉴了全国最大的农业合作社企业温氏集团的方式,在综合考虑内蒙古地区的现状后,这样的方式可行,且值得推广。
“‘上游’是伊利集团,其与源升签署了15年战略合作合同,源升每天向伊利提供500吨鲜奶,是伊利在本区域最大的供应商,‘下游’是源升公司,现在有9个牧场,在两个村还要建新牧场,预计总规模为养殖2500头牛,其中瓦窑村的牧场马上开建。从上游看,奶款可控,伊利保证全收购,从下游看,在源升的牧场养殖,牛的饲料和防疫都可控,能保证奶源的质量。”柴总说,如果一家养30头牛,按照买一头牛2万元来算,贷款48万元,农户自己出12万元,预计年收益至少10万元,三年左右能还清贷款。
“土右旗位于敕勒川平原和黄河流域,本身就种植玉米和苜蓿等饲料,环境也很适合养牛,奶质好,几乎家家都有饲养经验,又是产业化运作,牛奶不仅会供给伊利,还会进入源升的牧场时光门店,农民增收致富了,市民也能喝到质量和口感更好的牛奶。”柴总表示。
记者 林鹭
原标题:我市首家奶业商业合作社成立 银行牧场奶农“合伙”养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