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网 - 乳制品行业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企业
“冲关费”自理 奶粉不涨价
  来源: | 浏览 :次 | 时间:2014-06-03 13:58

本站文章谢绝转载,否则法律后果自负!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鑫)赶在六一儿童节前,孩子们收到了一份涉及健康成长的大礼。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昨日通报,婴幼儿配方乳粉集中换证审查工作已经结束,全国共有82家企业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和注销的企业共有51家。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昨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通报称,截至5月29日,国内原有的13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中,共有82家企业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和注销的企业51家,涉及产品1638种。

    据毕玉安介绍,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中,有14家转为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基粉企业,不再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有23家申请延期审查;有5家未通过审查,不能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有9家申请注销生产许可证,今后将不再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解读   “最严”审核收官   3成乳企淘汰出局   

    2013年12月16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生产条件、质量管理、产品检验等设定了极为严格的要求,被乳品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细则”。

    随后,国家食药监总局部署各地组织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重新审查和再审核工作,并要求在2014年5月31日前全部完成。昨日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这一通报,意味着上述工作终于正式收官。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表示,对于获得生产许可的企业,正在试点建立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状况的全程可追溯体系,追溯内容包括奶粉的原辅料来源、产品配方研发、生产过程控制和运输、销售环节的储存等。

    “所有关键环节都有信息记录,确保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可追溯原因,可查询问题批次,并能及时召回。”马纯良说。

    记者注意到,此前工信部上报给国务院的乳业兼并重组方案提出,2014年重点贯彻兼并重组方案,推动前10家国内企业,在2015年年底前行业集中度提高至65%,原有127家配方乳粉企业总数减少40家左右。

    此次被淘汰出局的企业约占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总数1/3,与工信部兼并重组第一阶段的目标大致相合。

    走访   乳企巨资“冲关”  奶粉零售价未涨

    在此次审核中,伊利、蒙牛、飞鹤、雅士利、三元、君乐宝等多家知名乳品企业均已经获得新生产许可证。据毕玉安介绍,此次集中审查的企业在改造生产工艺、流程,清理产品的配方、包装和标签等方面,投入共计34.4亿元。

    飞鹤乳业旗下6家工厂全部通过了新生产许可证的审核,据其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通过此次审核,公司花费改造资金约1亿元。多美滋亦透露,为通过新的生产许可证审核,公司已耗资几百万元。那么,这些“冲关”花费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呢?

    “上亿资金主要是用于增加检测设备、增加工艺、增加内控管理等整改。”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告诉记者,这些成本将通过内部管理、乳清业务、扩大市场份额等方式去消化,不会在消费者身上做文章。

    乳业专家宋明辉也表示,国家的本意是通过规范重塑国内婴幼儿乳粉企业形象,让厂家推出一些低价高质的国产奶粉,“出于巩固市场地位的考虑,未来大面积涨价的可能性极小。”

    今天上午,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母婴店和超市。“没听说近期要涨价啊,奶粉价格调整早在年初就完成了。部分品牌的奶粉确实涨价了,但后来又有各种促销,涨的这部分钱事实上又抵消了。”管庄乐友店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家乐福、物美、京客隆、欧尚等超市,均未发现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上涨,超市方面也表示没有收到企业调价的通知。文/记者 张鑫


分享到:
网站介绍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QQ 64112778
乳品网 乳制品行业门户网
陕ICP备1501607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