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网 - 乳制品行业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人物
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中国乳业十年“分娩”
  来源: | 浏览 :次 | 时间:2013-12-25 18:41

  5月31日,新任总理李克强召开关于婴幼儿奶粉整顿工作会议,拉开了中国乳业历史上最大一次整顿工作的序幕。至此,中国乳业安全问题,因频繁发生、民众噤若寒蝉和市场扭曲,国际舆论冷嘲热讽,最终政府的大力整改而达到高潮。

  危局的根源

  大家热议、笑讽之后,应该冷静的思考,造成今天难以收拾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归罪于乳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而这其中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安全问题,三聚氰胺毫无疑问是近5年来最大的安全事故,随后这些年里出现的大大小小各类安全问题不下百起,其中有偷工减料,有变质引起中毒,有产品发现有害物质,有生产不符合相关标准。另一个则是无中生有,人为制造出来的,最典型的要属当年奶粉性早熟和水解蛋白“皮革”奶事件,乃至最近的反式脂肪酸问题,都是某些人借搅浑市场,从中渔利或是诋毁竞争对手,而人为制造出来的安全事件,这些事件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是难以挽回的。

  此外,企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处理不得当。一发生安全问题,企业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如何向公众做个透明坦率的交待,不敢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捍卫,相反通过花钱私了、封锁消息来加以掩盖,殊不知越掩盖,越会让人怀疑,网络发达的今天,能盖住什么消息。当然,这也与企业对自身产品安全的不自信和法律保护的苍白无力有直接关系。而相关部门对于相关事件处理上没有说服力,不能够给出充分科学的解释,有地方相关部门甚至发布了非常可笑的结论,这大大损害了政府及相关权威机构的公信力。而执法不严又是主要诟病之一,是造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主要原因。

  乳业安全问题发展四个阶段

  今年,随着欧美限购、港澳立法禁售让奶粉大讨论达到顶峰,大家总是指责国内环境差,政府不作为,企业没良心。但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有过类似痛苦的经历。1858年,美国纽约出现的“泔水毒奶”丑闻,直接导致超过5万3千名婴儿受感染,一年里有8000名儿童死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日本著名奶业公司“森永”的“砒霜奶粉中毒事件”造成了130人死亡,12344人留下终身疾患。从各国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随着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当产业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会经历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阶段,经历过这个阶段才能够真正实现向成熟产业发展的转变。

  笔者认为,当前以乳品为代表的中国食品产业正经历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衡量产业成熟的标准分别是,配套服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推进、产业制度的优化升级、相关法律法规及行规的完善、良性市场机制的形成及成熟、消费者及媒体的理性、相关监管机制的科学有效。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这些年根据上述指标的发展变化,笔者不乐观的估计,中国在乳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以及消费者信心恢复上,至少要经历十年时间。这十年可以看做是中国乳业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变,根据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消费者心理变化、行业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乳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时期、信任危机时期、修复时期、磨合并开始良性发展时期。

  乳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时期(2008-2012年),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长期积累在中国乳业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它更多是一种并发症,客观上,是由于奶牛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挤奶、防疫、饲喂等配套服务设施落后。主观上,是由于建立在企业、奶站和奶农之间,围绕利益分配的产业制度不合理。企业、奶站强势,奶农弱势,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日趋激化,相关法律法规不严格及不稳定的契约关系最后伤害了三方。

  随后一系列乳品安全问题陆续曝光,将产业所有的缺点、问题都暴露无遗,而其中因利益关系引起的安全事故成为问题的重中之重。

  信任危机时期(2010-2013年),随着乳品安全问题的频繁曝光,媒体借机夸大,相关安全问题解决的不透明以及执法力度不够等因素,让食品安全在国人心中的信任完全丧失。起初消费者不信任仅局限部分国产品牌,由于频繁出事,终于“爱屋及乌”的引起对整个国产品牌的抵触,其中一些老牌子的国产品牌成为其中的牺牲品。然而恶性循环没有停止,随着进口品牌陆续出现问题,2011年以后,国人开始对本国市场上的进口品牌不信任,直到最近新西兰出现安全问题,将这种不信任推到了顶点。至此,笔者认为,在中国乳业市场这口大锅里,无论是国产还是外资都逃不过不信任危机,那些曾经傲慢并且煽风点火,甚至借此连续打击国产的外资品牌,如今也陷入到了不信任的泥潭,体会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滋味。

  乳品安全修复时期(2011-2015年),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整个产业的生存,引起了政府、企业的高度重视。对政府而言,开始有计划的整顿、规范行业。从2009年开始,涉及乳业相关政策、标准、法律、扶持措施频繁、密集出台。围绕构建乳品追溯系统、乳品安全预警系统和诚信机制,极大提升监管手段的效率。实施了食品安全与地方政绩挂钩,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今年更是加大了整顿力度,继2011年后,再次大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并开始加大对进口奶粉品牌梳理和管理,市场方面更是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企业则围绕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安全管理,加快自身全方位转型。以伊利、蒙牛为龙头的企业,开始向着集约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转型。

  在此阶段,乳业市场环境开始向好转变,消费者对国内市场信心开始恢复,部分国产奶粉品牌授信度开始提升,业绩开始向好。

  磨合并开始良性发展时期(2015-2018年),一方面各项政策落实、整顿影响深入以及相关科学监管体系的成熟;一方面围绕大力推进适度规模化发展,构建养殖、加工良性合作的产业联接机制,现代化的奶源基地逐渐形成;一方面企业陆续完成战略转型,市场竞争实力明显提升;一方面消费者对乳品安全认识日趋理性,媒体环境极大改善。其结果使得整个产业逐步摆脱食品安全的阴霾,开始朝着正常、健康的方向回归。

  笔者坚信,没有一个产业会因为安全问题永远沉沦下去。从2008年开始到2018年是中国乳业围绕食品安全进行转型的十年。而过去的五年是中国乳业度过的最艰难五年,随着政府各项整顿措施、政策的陆续实施,相信未来五年我们将从食品安全问题的泥潭中摆脱出来。

  但最近政府的大力整顿叠加上新西兰安全事故让笔者略感担心。整顿措施推进过快以及各部委之间政策不能统一协调,可能引起市场过度反应,造成一定程度的动荡,而此次新西兰安全问题,对目前过分倚重新西兰奶源中国乳业将产生不小压力。笔者认为,各部委之间的整顿措施要步调一致,短期要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推进整顿。不能因为市场的短期动荡,让民众产生不满情绪,削弱了政府整顿市场的目的。


分享到:
网站介绍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QQ 64112778
乳品网 乳制品行业门户网
陕ICP备1501607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