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3-12-31 16:03:47 来源: 中国福建网 (0)
——二○○九年一月十日在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黄小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的部署,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合力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全面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0863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1516亿元,增长18.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833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0亿元,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848亿美元,增长13.9%,其中,出口569亿美元、增长14%,进口279亿美元、增长13.7%;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0元,实际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实际增长7.8%;城镇登记失业率3.86%;人口自然增长率6.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1%、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1.3%的节能减排目标预计可以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持续推出有力举措,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36条意见,制定推动工业、外经贸、房地产和金融健康发展的32项政策,实施扩大内需的10个方面具体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持续深化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全年实际新开工、投产重点项目分别比计划增加50%和20%,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70万千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2公里、港口吞吐能力3260万吨,福建炼化一体化、液化天然气等重大项目基本建成,宁德和福清核电、厦漳跨海大桥、永安至宁化和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一批产品、服务、区域、科技品牌脱颖而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177个,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5位。持续拓展海西效应,54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支持海西发展的举措深入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20个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联盟正在形成,服务中西部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加快构建,与兄弟省份的区域协作进一步加强,海西发展活力和先行优势日益显现。全省经济增速连续7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
(二)加大“三农”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5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植树造林完成年度计划的108%,水产品和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9%和3.6%。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35家和185家,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入占农业专业化生产收入的比重超过50%。“五新”推广取得新成效,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信息化网络继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村镇银行试点有序展开,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60万亩,新建户用沼气池6万口,修复病险水库268座,水利“六千”工程和“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全面完成,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三)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构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6个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2.7%。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深入实施,钢铁、水泥、纺织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三大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增长19%。产业集聚加快,30个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2%。强化煤电油运要素保障,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发展营销联盟,建立工业企业运行服务网。推动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4%。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粮食、医药、石化原料等专项物流网络初步形成。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增长17.4%,企业直接融资404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4家。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软件、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增加115家,一批知名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55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新增3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立项,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立项评审。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陶瓷纤维、竹纤维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产业技术研发力度加大,环保节能纳米催化材料等5个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新进步,一批前沿基础探索项目列入国家973计划,再生稻集成技术体系基本形成,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光学晶体材料等领域科研水平全国领先。知识产权事业加快发展,新增专利申请量超过1.3万件。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6项国际标准获批立项,国家标准制订数突破100项。“数字福建”建设进展顺利,省超级计算中心等20个项目投入使用。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成功对接4685个项目,“6·18”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一大平台品牌。
(五)再创改革开放优势。总结和推广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活、和、创、韧”基本经验。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等改革取得实效。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进程加快。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落实,创业投资和产权交易更加活跃,行业协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开。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进展顺利,省级网上审批系统投入使用。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及时调整和完善外经贸扶持政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继续提高。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区域通关向多点联动、相互呼应、快速便捷的方向发展。厦门海沧保税港区获准设立,福州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9·8”投洽会取得丰硕成果。全面推进闽港闽澳合作,各领域、各层面交流日益具体化、项目化、常态化,与欧盟及葡语系国家合作渠道有效拓宽。外事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提前一年完成华侨农场归侨职工住房改善、社会保障工作目标,涵养侨务资源,积极吸引海外侨商来闽投资兴业。
#p#分页标题#e#(六)深化闽台交流合作。紧紧把握两岸关系重大积极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推动闽台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台资22.7亿美元,增长25.1%;对台贸易额75亿美元,增长8.7%。闽台产业对接持续拓展,农业合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获批设立。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厦门商业银行成为首家台湾金融机构参股的大陆银行,台湾人寿正式落户厦门。两岸“三通”实现新突破,厦门、福州机场成为两岸直航航点,厦航成为大陆首家在台设立办事处的航空公司,沿海8个港口成为首批两岸海上直航口岸,福州、厦门成为两岸直接通邮的封发局。“海峡旅游”势头良好,我省成为大陆首批赴台旅游省份之一,直接往来航线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通道。通过“两门”、“两马”、“泉金”航线往来人员超过百万人次,增长35%。教育、科技、文化及城际合作不断拓展,高校招收台生规模扩大,一批高职院校与台湾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我省成为地方媒体赴台驻点唯一试点省份。海西论坛等活动成效明显。
(七)有力有效救灾防灾。全力抗御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迅速组织修复电力、通信、交通设施,及时安置疏导旅客和车辆,确保灾区人民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积极防御暴雨洪水和台风灾害,预先组织群众避险转移,及时展开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开展以“心系灾区、共渡难关”为主题的救援活动,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累计派出救援人员7250名、投入救灾物资2.87亿元、募集捐款13.94亿元、交纳特殊党费1.91亿元;采取超常规措施,提前超额完成3.65万套活动板房建设任务;救治455名从灾区转送的伤病员,安排549名彭州初中毕业生来闽就读中职学校;及时成立前方指挥部,对口支援彭州恢复重建工作迅速展开,32个援建项目开工建设。不断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加快建设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海洋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863计划海洋监测专项福建示范区项目开始发挥作用,视频到乡、视听到村的应急指挥系统全面建成,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八)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深入贯彻节能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差别电价、替代发电、区域限批等措施。“上大压小”工作力度加大,淘汰小水泥生产能力67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102.6万千瓦。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燃煤机组脱硫设施安装覆盖面达93%,排放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重点污染源全面纳入在线监控。新建16个污水处理厂和13个垃圾处理场,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63%和93%。一批清洁电源项目建成投产,城市液化天然气及煤改气工程有序推进。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建设,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深入开展。重点区域、海域、流域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名列全国前茅。全省港口布局规划获得批准,主要港口总体规划和重点港区控制性详规加快编制,岸线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得到加强。做好土地规划修编,调整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九)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双高普九”达标县(市、区)从48个增加到54个。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扩大,就读于达标高中的学生超过70%。高校服务海西六大工程扎实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工科类在校生比例提高到34%。加快职业教育“三段式”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改革,新组建7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和4个区域性职教集团。特殊教育得到重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增16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海西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更加繁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社区医生联系家庭责任制试点继续扩大,医疗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奥运火炬在我省传递活动顺利举办。竞技体育实现突破,我省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第六届全国农运会成功承办。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贯彻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健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就业援助体系,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企业劳动合同覆盖率达98%。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医改前关闭破产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妥善解决。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基本完成,福建大剧院、泉州海峡体育中心、省老年人体育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省档案馆新馆、省残疾人体育康复就业培训中心开工建设。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人事、编制、民族、宗教、气象、防震、测绘、地勘、库区移民、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切实办好惠民实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免费提供,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实行生活费补助并推广免费营养早餐工程,新建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宿舍3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迎奥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实现。邮政进社区、海西书报亭建设、通信信息化助推新农村项目顺利完成。改造提升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完善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改扩建百所农村敬老院、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光明行动”、造福工程、侨居造福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完成年度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补偿水平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部分重点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积极推进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1.8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解决。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专项补助继续增加,农村住房、水稻种植、渔工责任、渔船和森林火灾等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博物馆、纪念馆、城市公园实现免费开放。
#p#分页标题#e#(十一)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平安福建”建设实现阶段性目标,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平安标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4.32%。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的维护稳定工作,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助体系,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加强“餐桌污染”治理和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清查,妥善处置问题奶粉事件对我省的影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事故总量减少5587起,下降21.9%。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海防、人防、反走私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贯彻落实监督法及实施办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708件、省政协提案730件,办结率均为100%。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继续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稳步实施,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活动全面展开,机关效能建设继续深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纠风工作取得新成绩。积极推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强化市场中介组织清理整顿,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落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各个方面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公务人员,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福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央各部门及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波及实体经济,外部需求显著减少,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各种不利因素对我省的叠加影响不可低估。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出口形势严峻,一些行业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持续增长压力加大。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比较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非农收入减缓,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安全生产仍有隐患,食品药品安全存在薄弱环节,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的地方和部门研究问题不深、解决办法不多,有些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和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