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网 - 乳制品行业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质量
三聚氰胺致肾衰,肠道菌是帮凶
  来源: | 浏览 :次 | 时间:2014-02-25 09:07

  本报讯 (记者唐闻佳 通讯员 徐建青)2008年我国多地出现“毒奶粉”事件,但三聚氰胺如何引发小儿肾结石甚至肾衰竭的具体原因始终不明。直到近期,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科研人员发现,三聚氰胺引发的婴幼儿肾衰竭与人体肠道细菌代谢密切相关。近日,这一发现列入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13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根据《科学》杂志的评论,研究者发现含有三聚氰胺的“有毒奶”造成肾结石的罪魁祸首正是居住于人体肠道中的一种细菌—克雷伯氏菌属菌,它能将三聚氰胺转化成三聚氰酸,进而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产生肾结石,导致肾毒性发生。据文献报道,只有约1%的婴儿体内具有克雷伯氏菌,这个百分率与服用“毒奶粉”后罹患肾毒性的婴儿比例刚好契合。这一重要发现提示,肠道细菌在因服用问题配方奶导致肾毒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悉,这一有关三聚氰胺导致肾毒性的机制性研究首发于《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转化医学》,六院郑晓皎和赵爱华为共同第一作者,贾伟和赵爱华为共同通讯作者,六院转化医学中心为第一单位。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于制造塑料、涂料等的工业原料,此前被一些不法厂家添加进牛奶用以增加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直到“毒奶粉”事件被曝光,人们第一次认识了“三聚氰胺”这种化合物。

  由于三聚氰胺被认为在人体中不吸收,难以单独形成结石,故临床毒性机制一直不甚明了。近年来,六院转化医学中心课题组对三聚氰胺在哺乳动物体内的毒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首次发现了三聚氰胺引发的婴幼儿肾衰竭与肠道细菌的代谢有着密切关系。简单说,即某些肠道细菌,尤其是克雷伯氏菌属的细菌,具有代谢含氮化合物的能力,能在肠道中代谢三聚氰胺,转化为三聚氰酸并逐步将其降解。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本身毒性极低,但极易互相结合形成晶体,这两类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肾小管中与尿酸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物类的结石,堵塞肾小管,就会导致肾毒性。

  转化医学中心课题组介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饮食、药物的代谢能力和生物反应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来自于体内肠道微生物的差异。相关研究已发现,不到1%的婴幼儿在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后出现三聚氰胺所致的肾毒性和泌尿系统疾病,这样的结果提示这部分婴幼儿之所以发生中毒现象,正是由于肠道含有较高的、能够代谢三聚氰胺的细菌。

  课题组将在后续工作中对服用过含三聚氰胺奶粉的儿童的肠道菌群进行分析,验证肠道细菌的分布与三聚氰胺所致肾结石的相关性,将这项研究结果在人体中进一步确认。


分享到:
网站介绍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QQ 64112778
乳品网 乳制品行业门户网
陕ICP备1501607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