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预防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非常重要,每日每餐都须注意。针对前段时间外地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省卫健委近日邀请相关专家向市民介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及预防措施。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一词作为专业术语,以代替过去常用的“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山西省相关专家提醒市民,要小心以下三种常见的细菌。
阪崎肠杆菌可长时间生存在干燥环境中的一种微生物,容易感染婴幼儿,特别是一岁以下的婴儿。冲调存放奶粉时操作不当,阪崎肠杆菌便可存活在婴儿肠道中,并轻易进入他们的脑部,由此引发新生儿脑膜炎、菌血症等严重疾病。建议人们使用不低于70摄氏度的热水冲调婴儿配方奶粉,并在2小时内尽快喂哺。如需预冲调,冲调后应快速冷却,并且存放在温度不超过5摄氏度的冰箱内,还要在冲调后24小时内饮用完毕。
单增李斯特菌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也可以生长繁殖,主要存在于生肉和即食食品中。一旦入侵人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会引起脑膜炎和败血症。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剩菜剩饭和熟食一定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副溶血性弧菌与沙门氏菌齐名,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一个月以上,一般存在于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海产品中。该细菌会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建议人们做到不生吃海产品,将生熟食物分开切、分开储存,把食物烧熟煮透。同时,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