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规模化牧场乳房炎防控”论坛于线上成功举办,并同时发布了《中国规模牧场乳房炎防治现状蓝皮书(2023版)》(简称《蓝皮书》)。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春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韩博,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反刍业务负责人黄念,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乳业》编辑部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牛奶首席分析师祝文琪,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反刍业务高级技术专员苟文强等多方代表出席本次发布会并分享了相关报告和理念。
《蓝皮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三家单位联合发布,围绕2022年中国规模牧场乳房炎发病和防治状况调查、2022年中国规模牧场奶牛乳房炎乳样检测报告、国内奶牛乳房炎相关文献检索分析、国外奶牛乳房炎相关文献检索分析、选择性干奶期治疗的牧场应用与关键点控制五大方面进行了深度洞察,受到行业从业者尤其是兽医人员的广泛关注。
1.产业调研+实验室检测,精准掌握奶牛健康实际情况
近20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完成了从农户饲养到小区饲养,再到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的过渡,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奶牛乳房炎也随之呈爆发式增长,成为我国规模化牛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引起奶牛泌乳量下降、乳品质降低和奶牛淘汰量增加,给奶牛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蓝皮书》中的《2022年中国规模牧场乳房炎发病和防治状况》部分显示,在乳腺疾病、肢蹄病、繁殖类疾病、消化道疾病、代谢性疾病五大类疾病中,乳房炎依旧是对牧场收益影响最大的疾病。从全国看,40.7%的调研牧场能将临床型乳房炎的月发病率控制在2%以内,28.6%的调研牧场能将隐性乳房炎的月发病率控制在2%以内,较十年前的调研结果都有很大的进步。这说明,尽管奶牛乳房炎始终是困扰牧场的最主要疾病,但随着牧场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无论是饲养管理、奶厅卫生和疾病控制,还是就业人员对乳房炎的研究认知和管理实践等能力都在不断增强,防治方案不断完善,牧场对乳房炎的控制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同时该部分对乳房炎给牧场的影响程度、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和发病特点、乳房炎与高死淘率的关联性、牧场的防治措施和理念等方面都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不同规模、不同产区之间的差异,为治疗方案调整和生产管理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部分的数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乳业》杂志社历时1年,基于对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327个规模奶牛养殖场共涉及77.7万头奶牛进行广泛调研而获取的,且十大奶业主产区的调研奶牛占样本总量的73.0%,具有一定的数据代表性。
不同乳房炎发病率的牧场占比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韩博教授介绍,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因素复杂,其中乳房感染病原微生物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乳房炎治疗领域,致病菌诊断技术不断取得进展,“因菌治疗”乳房炎方案正被越来越多的牧场接受,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和提升细菌学治愈率。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共采集全国六大地区20个省(市、自治区)86个大型牧场1082份奶样,进行了乳样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将结果撰写成《蓝皮书》的《2022年中国规模牧场奶牛乳房炎乳样检测报告》部分。根据其中数据显示,调研牧场奶牛乳房炎乳样检测的致病菌首先是环境性致病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环境性链球菌,占66.53%。其次是传染性致病菌,主要包括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占14.19%,还有其他分离菌,占19.28%。
奶牛乳房炎性奶样病原分离情况
2.文献检索+技术创新,广泛挖掘科研发展新趋势、新观点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直在不断地寻求有效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蓝皮书》还以2020—2022年相关中英文文献和中文专利为研究基础,检索中英文文献近1000篇,利用文献计量法对奶牛乳房炎领域的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深入挖掘研究前沿与热点。
在国内奶牛乳房炎科研态势分析方面,宁夏大学在CNKI科技类期刊数据库发文数量最多,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专利权人取得专利数量最多。基于2021—2022年我国奶牛乳房炎领域的中文论文关键词,根据共现频率和强度进行研究热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国内的5个研究重点分别为奶牛乳房炎病原体、中草药和中兽医药研发、奶牛乳房炎日常管理、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的机理和防治区别、产奶量与奶牛乳房炎的关联等相关研究。
2021—2022我国奶牛乳房炎领域研究主题聚类
在国外奶牛乳房炎科研态势分析方面,《蓝皮书》对奶牛乳房炎检测手段和抗生素疗法、选择性抗生素干奶疗法、抗生素替代疗法等治疗手段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干奶策略、限制膳食策略等乳房炎治疗的最新理念做了摘取归纳,并介绍了使用乳头封闭剂对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积极作用。这些科研进展动态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经典文章的观点提炼,旨在为牧场了解国际最新的奶牛乳房炎科研进展和观点提供帮助。
3.科研单位+技术企业,深度推进产业资源优势互补
《蓝皮书》的发布,整合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上海)有限公司三家单位的优势资源。
作为全球动保行业的驱动者,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致力于能够为业内搭建良好的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平台,共同聚焦行业关切的热点议题,推动形成新的产业共识并推进协作,助力中国奶业养殖业的升级。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反刍业务负责人黄念表示:“勃林格殷格翰一直坚持以牛为先,我们所提供的奶牛健康技术服务既满足牧场操作的标准化、可复制化要求,也要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未来,我们会提供更多的知识性资源和技术性支持,从生物安全、健康管理、数字化工具等多方面入手,把全球创新性的奶牛产品、技术理念和服务都引入进来,并持续打造业内领先的产品及动物健康管理整合方案,进而为优质牛奶的供应做出贡献。”
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乳业》杂志自创刊以来,20多年来一直坚持服务于奶业全产业链。于2009—2022年间开展了不止局限于乳房炎还包括饲养管理、成本效益、智能设备、粪污处理、人员结构等多方面、大范围的行业调查,旨在全面、清晰地了解当前我国牧场的养殖现状和经营压力。《中国乳业》编辑部主任祝文琪也表示,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客观分析和科学研究,可以反映牧场近年来面临主要饲料原料供应紧张、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情况下的各方面现存问题,以提出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帮助牧场节本增效。
养好牛,产好奶。《蓝皮书》的发布,是各方针对中国规模牧场乳房炎的发病特点,推广先进的防治新理念、新技术,助力提升牛群健康状况,推动牧场在技术升级和降本增效的发展道路上又迈出扎实的一步;也是各方强化优势互补,推进科企联合和科产联合,坚持产业深耕和技术创新的又一举措,将为我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健康发展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