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网 - 乳制品行业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奶源
这头牛哪里“牛”?——阿什旦牦牛观察记
  来源: | 浏览 :次 | 时间:2019-08-05 11:10

由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下简称牧药所)会同青海大通种牛场历经二十余年研发的“阿什旦牦牛”,已于今年4月获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的新品种证书,是牦牛资源育种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这头牛哪里“牛”?——阿什旦牦牛观察记(图1)

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牧民生产生活无法替代的牲畜,牦牛的皮毛、肉、奶甚至粪便,构成了牧民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没有牦牛,就没有高原人民的生息。但目前,由于纯天然放牧中牦牛种群得不到更新等原因,部分地区牦牛表现出体格变小、繁殖率低、死亡率高等“退化”征候,“某些地方牦牛的个头甚至都不如一只绵羊”,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生产生活。

为防止牦牛品种退化、提高养殖效益,我国于2004年培育出第一个人工品种“大通牦牛”,显著改善了牦牛种群质量。如今,好消息再次传来,由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下简称牧药所)会同青海大通种牛场历经二十余年研发的“阿什旦牦牛”,已于今年4月获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的新品种证书,是牦牛资源育种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阿什旦牦牛”因产于海拔4380米的阿什旦雪山脚下而得名,“阿什旦”在藏语里也是“无角”的意思。您可能会好奇,相比于普通牦牛,阿什旦牦牛“牛”在哪里?

——“牛”在没有角

牦牛种群90%以上都有大而尖利的牛角。角是防狼自卫的武器,也代表了争夺配偶时的话语权。天性好斗的牦牛因为角斗造成的人畜伤亡时有发生,对牧民的养殖产生威胁,尤其是在舍饲条件下,各种养殖设施在角的顶撞下往往不堪一击。

舍饲养殖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减轻草场压力,是未来牦牛养殖发展的方向之一。当前,养殖牦牛最常用的方式还是传统的纯天然放牧或半牧半舍饲,但高原有长达七个月的枯草期,牦牛在枯草期会损失25%左右的肉量,这导致放牧方式下的牦牛通常要8~10年才能长成出栏,季节性出栏屠宰。而在草料来源稳定的舍饲条件下,牦牛不会出现季节性体重波动,3~4年就可出栏,达到四季均衡牦牛肉的供销。舍饲养殖大大缩短了养殖时间,提高了养殖效率。

牧药所牦牛资源与育种团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发现了改变牧民养殖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科学育种的角度,生产发育好、适应性强、性情温顺、易饲养管理的无角牦牛是选育的方向,可以满足不同养殖区域对牦牛多样化的需求。无角牦牛天然存在,占牦牛种群总数的10%左右。团队精心挑选无角牦牛为父母本,历经4~5代,每代4~5年时间选育出无角概率达到98%以上的阿什旦牦牛。

“瞧,有两头牦牛‘打’起来了。但他们已经没有角了,打斗就像在玩耍。”牦牛资源与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阎萍介绍,“阿什旦牦牛最大的特性就是,公牛、母牛、小牛全都没有又大又尖利的角。这样牦牛在舍饲过程中更温顺、易饲养、易管理、生长好。”阿什旦牦牛无角的特点,从根本上避免了牛角对人、畜和生产设施的伤害或破坏,是改善饲养方式、打破季节性限制的“完美”品种。

经测定,在舍饲条件下,无角比有角能提高近一倍的养殖密度,并大幅减少因为角斗造成的损失。阿什旦牦牛的成功选育为改变粗放经营方式,促进高原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提供了适宜品种,将对高原牦牛养殖带来颠覆性改变。

——“牛”在性状好

我国牦牛产区生态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较低,多数牦牛品种都未进行过系统的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还处于较低水平。而阿什旦牦牛肉用体型明显,外观外貌高度一致,具有稳定的遗传性状。经测定,阿什旦种牛和本地牦牛杂交的后代,平均繁活率比当地牦牛提高11.72%,死亡率由5.56%降低到1.24%;生长发育加快,18月龄体重平均为92.77公斤,与本地牦牛相比增重18.38公斤;生育时间变短,由4~5年缩短至1~2年;出栏时间变短,由8~10年缩短至4~5年。

大通种牛场职工童显胜告诉我们,阿什旦牦牛相比于本地普通牦牛体型更大,体质也结实得多,不仅死亡的少,而且小牛的成活率也高。“以前我们放牧的牦牛杂色的多,品质也不好,体质等都没有一定的标准。自从开始养阿什旦牦牛,我们挣得多了,喂养牦牛也更省心了。”

龙春花是大通种牛场二队职工,负责管理200头阿什旦牦牛。在牧场临时的家中,他们热情地拿出风干牦牛肉和奶茶招待我们。龙春花对目前的生活很是满意,在养阿什旦牦牛之前他们还是贫困户,如今夫妻俩在牛场工作一年能挣12万多,住房条件和饮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藏族有句谚语:“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而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的身影。”牦牛品种推广和生产技术交流,成为拉近藏民和其他民族距离的重要途径。牧药所办公室主任符金钟说:“就说大通牦牛,凡是推广到的地方,牧民和你的关系都由抵触和不接受慢慢转变为交流和欢迎。那是因为牦牛的复壮、品种更新工作给高原人民带来了实际的效益,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牦牛品种推广,高原各民族的交流也就多了起来。”

大通种牛场每年能提供2000头左右的种牛,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牧区的市场需求。大通种牛场马进寿说:“阿什旦牦牛现在已经推广了2000头,反馈回来的效果都不错。尤其是在规模舍饲的企业和家庭,无角的阿什旦牦牛特别受欢迎。”

就像被传为佳话的“小球转动大地球”,牦牛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同样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阿什旦牦牛已在青海等藏区积极推广,为解决“开发和保护、建设和吃饭”两难问题提供了适宜品种,对促进青藏高原牦牛产业增效、牧民增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起到重大作用。

——“牛”在技术高

阿什旦牦牛的培育过程中结合了传统群体继代选育方式和先进的基因分子标记法。在牦牛的全基因组中,有一个基因专门控制牦牛是否有角。据团队吴晓云博士介绍,用特殊方法标记刚出生牦牛的控制是否有角的基因,就能快速判断它是有角还是无角基因型,从而实现从分子层面对亲本牦牛是否有角的第一次筛选。

分子标记让牦牛无角的选育工作有了“捷径”,实现了对牦牛的优中选优,加快了品种诞生的速度。第一个牦牛人工品种大通牦牛的育种过程近30年之久,而阿什旦牦牛仅用20余年就取得了新品种认证,如此高的育种效率与先进技术的运用不无关系。

“阿什旦牦牛是完全依靠自主遗传资源、运用自主技术培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我国关于牦牛的育种、繁殖及高原低氧适应性等的研究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团队首席科学家阎萍十分自豪。

牦牛的选育工作,也是让牦牛这一特殊的遗传资源得以保存与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除了中国,牦牛在俄罗斯、印度及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许多中亚国家也有分布,同样是当地牧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也同样面临品种退化、数量不断减少的问题。作为高原特殊物种,牦牛身上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被发现。开发利用牦牛遗传资源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谁拥有了新品种知识产权,谁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在当前“一带一路”火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动物知识产权不断完善的框架下,我国和其他牦牛拥有国都将受益于牦牛的新品种研发。阿什旦牦牛新品种的诞生,不但实现了中国牦牛品种的更新换代,更对维持世界牦牛种群多样性、促进各国牦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网站介绍  网站声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QQ 64112778
乳品网 乳制品行业门户网
陕ICP备15016078号-9